第四百二十五章 互有好感(2/2)

岛国《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岛国《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直到岛国丰臣秀吉时代千利休成为岛国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华夏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华夏。

华夏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华夏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

华夏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华夏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华夏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说这些时候,董怀龙情绪显得有些激动,看样子他对岛国也是比较痛恨的,也难怪,向他这样的人物,对于那段历史不记恨才怪呢!

“哈哈,看来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啊!董叔叔又让我涨了见识!”唐渊笑着说道,当然他这话可不是恭维,他只听老头子说过一部分,至于董怀龙所说的那些记载他根本就不知道了。

“哎,攘外必先安内啊!小唐,你在京城的所作所为我也听说了,咱们都是华夏人,没必要自己人斗个你死我活的让外人钻了空子,应该以国家的大局为重!”

董怀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唐渊的对手都是什么人,要是其中一个家族被灭,那么其余的家族也不会好受,京城的四大家族多大势力他是再清楚不过了,要是他们互相都起来,那么肯定会损害到华夏的利益,这可不是他所想要看到的。

而且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唐渊,所以他今天把唐渊叫过来的目的就是跟他聊聊这些事儿。

唐渊多聪明,岂会不知道他的意思,但是有些事儿必须得去做,当然他不会去损害国家的利益,这也是他和太子龙昊保证过的,于是笑眯眯的看着董怀龙道:“董叔叔怕我做出什么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儿?”

“是啊,华夏人民好不容易才过上好日子,我不想因为你们的私人恩怨,而打破这种平衡,华夏是大家的华夏!”董怀龙认真的说道。

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的话,肯定会有人骂他装逼,但是从董怀龙的口中说出来就不一样了,让唐渊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华夏要是多一些这样的人物,何愁不兴旺发达?

“董叔叔,这点你大可放心,你是不是忘了我的另一个身份了?”说完之后从怀中把那个黑色的本子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