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再见郭靖穆念慈(2/2)

可以说,襄樊之地一失,南宋的灭国便是指日可待。

为了守护重镇襄阳,南宋在这里驻兵十万,樊城也有驻兵六万。与襄阳互为援助。

从兵力上来说,襄阳与樊城共有十六万大军。远远胜过完颜康率领的十万大军。

但此次完颜康率领的十万大军不仅有一万强兵和五万大漠铁骑,其余四万汉军也是久经训练。士气远远胜过南宋的军队。

如果宋军与金军在平原上野战的话,宋军当然不可能是金军的对手。

但要是宋军据称死守的话,胜负便是未知之数了。

此时的南宋皇帝是宋理宗赵昀,他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

原名赵与莒,嘉定十五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

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是为宋理宗。

因为史弥远的拥立之功,现在南宋朝廷其实是把持在史弥远手中,宋理宗自己对朝政完全不过问。

史弥远,字同叔,明州鄞县人,右仆射史浩之子。

开禧三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国来索主谋。

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

史弥远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独相宋宁宗赵扩十七年。

嘉定十三年,皇太子询死,次年,皇弟沂王之子贵和立为皇子,改名竑。

史弥远权势熏灼,竑心不能平,曾书字于几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又呼弥远为【新恩】,意他日当将史弥远流放新州或恩州。

史弥远大惧,潜谋废立。

从越州求得宗室子赵与莒,赐名贵诚,立为沂王后,亟力扶植。

史弥远两朝擅权二十六年。

最为亲信用事,人谓之【四木三凶】。

史弥远等人,对金国采取屈服妥协,对南宋人民则疯狂掠夺。

他招权纳贿,货赂公行。

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

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史弥远一直得到宋宁宗﹑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绍定六年病死,追封卫王,谥忠献。

十八年前,还是赵王的完颜洪烈潜入宋都临安索取【江南布防图】,便是拿着史弥远的手谕在江南官场畅行无阻。

身为把持朝政的丞相,史弥远却对南宋的国运丝毫没有信心,早在十八年前便交好金国六皇子完颜洪烈,南宋朝廷的史党朝臣自然也是如出一辙。

金国兴兵南下的消息传来之后,襄阳城的守将虽然派兵严守各处城门,但这位将军大人却每日里呆在将军府里,抱着娇妻美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身为襄阳城的守将,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只要襄阳城没有失守,日后这位将军大人少不了加官进爵,但要是襄阳城破的话,第一个死的就是这位将军大人。

将军大人能够成为重镇襄阳的守将,自然是丞相史弥远的心腹之人。

以他对史弥远的了解,若是自己投降金国或者是弃城而走的话,就算是自己能够保证性命,但九族之人都会被自己连累而死。

襄阳城的守将已经放弃希望,准备听天由命,所以现在的襄阳城内乱不断,百姓纷纷逃走。

杨铭在襄阳城内转了一圈之后,便发现虽然襄阳城不断有百姓弃城而走,但却有许多江湖中人没有离开襄阳城,反而不断有新的江湖人进入襄阳城。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江湖中人是打算跟襄阳城的守军共守襄阳了。

但让杨铭感到疑惑的是,江湖上拥有足够的声望能够召集群雄的人,一个是天下第一大教全真教,一个是天下第一大帮丐帮。

但此时的襄阳城中,既没有全真教的人,也没有丐帮弟子。

究竟是什么人,竟然能够让江南的武林人士不惧生死的奔赴襄阳城。

铁掌帮虽然也有足够的声望能够召集江南武林中人,但以裘千仞的性格,他没有主动帮助金国对付宋国,便还算有点剩余的节操了。

走过冷清无人的街道,当杨铭来到襄阳城的将军府时,却看到一群男女从将军府里走了出来,而且这群人中还有两个杨铭熟悉的身影。

郭靖和穆念慈。

一段时间不见,穿着杏黄裙的穆念慈更加亭亭玉立,尽显江南女子的如水柔情。

郭靖长得更加壮实,他行走之间气韵内敛,几乎毫无声息,显然内功修为已经达到了一流高手的境界。

而在郭靖和穆念慈身边的两个人,一个是留着胡须的中年男人,一个却是面如冠玉的英俊少年。

从几个人行走之间的位置来看,显然那个英俊少年才是四人中的为首之人。

似乎是察觉到了杨铭的目光,郭靖从将军府的台阶走下来之后,转过向着杨铭看了过来。

“是你!”

一眼认出杨铭之后,郭靖转向身边的英俊少年说道。

“陆少庄主,他是金国赵王府的高手!如今完颜康率军攻宋,他来到襄阳城必然是为了刺探军情,我们不能放他离开。”

那陆少庄主闻言之后,点头说道。

“既然他是金狗的奸细,那我就和郭兄一起将他擒住,然后用他的人头祭旗。”

说完之后,那位陆少庄主纵身一跃,宛如豹子一样向杨铭扑了过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