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与期盼—读一、二回有感BY:水印(2/2)

===============================

作者回复:

关于主角的性格方面,我的想法是,不想把她写成纯粹升级流的主角。仙侠本身代表的是最明丽的风景,绚烂的想象,人类有长生的梦想,更有莫可名状之“道”。

大道万千,这才是《仙渡》想要渡过的。

至于前期叶青篱偶尔的天真——这个时候她毕竟只有十岁,再怎么早慧谨慎,她的思维终归不够缜密。

实际上,换位到现代社会来做对比的话,这个时候的叶青篱,就是非常典型的贫家小女孩。早熟、自立、孝顺,有点小聪明,但还够不上大智慧。不懂得完全的审时度势,但是有保护自己的本能。

看过水印的说法,前文在对她性格的表现上,确实有不够顺畅的地方,那后面我再多多注意,尽量把她的性格立起来。

不过随着故事发展,叶青篱的心性也会逐步成长,至于最后会成长成什么样——且让我先买个小关子吧o(n_n)o~

文似看山不喜平,《丑小鸭》却整个就是温馨小言,我写到后面就没能控制住,有些后继乏力了。现在想来,一来是分线太多,又不够深入,二来是不够点到即止,把留白的空间差不多全部占用了。

《仙渡》跟《丑小鸭》应该是不同路线的,但愿有所突破。

此外再说,三大问题:性格、外挂、种田。

关于故事风格,有一个重点,简介上有提到“踏实”,“踏实修行”。

如果小说的着力点仅仅只是那个竹简外挂,或者是一步登天式的升级,那很显然,故事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水印的提醒很关键,以文形人,这才是故事最能闪光之处。

我小时候也有仙侠的梦想,仙侠的重点,不仅仅在于仙,也在于侠。

只是旧式的侠义思想到如今已经很难再引起人们的共鸣——或者说,难以引起共鸣的不是“侠之一道”,而是“侠”的表现方式。

世易时移,曾经的经典在现在看来或许迂腐,或许俗套,但在这之外,最深刻的“道”,应该是流传五千年,从未改变的。

侠道,是绝境之时的奋起抗争,是慷慨无畏的一点浩然。

就如萧峰之侠,是“虽千万人吾往矣”,郭靖之侠是“为国为民”,那么“仙侠之侠”,又会是什么?

金老专美于前,我不敢妄言可比之万一,但有了前人的方向,我至少可以多一点思考。

抛开这些,升级,是这一类型小说不可避免的一条明线,就其重要性而言,大师们同样百用不厌。

而那明线之外的暗线、人性,才是小说的灵魂。

尽我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