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第二波掠食者的攻击还没有被化解,有两只被击倒的掠食者已经从地上爬了起来,开始调整姿态,最多再过三秒钟,它们就会重新向大巴车发起冲锋。

李彼得和爱丽莎的现在的状态不算糟糕,因为他们还有一支野牛冲锋枪可以用。弹匣里至少还有四十发子弹,只要两人配合得当,且没有新的掠食者出现,两人就能化解这次攻击。

而就在这时,希娅对最后一只破坏者发起了攻击。

砰!

一声枪响之后,第三只破坏者先是暴吼一声,随即发出战吼。正在给MP5冲锋枪换弹匣的李彼得听见这声音,惊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怎么这么快!!

作为一名小队指挥官,李彼得缺乏指挥经验。在改变任务内容的时候,他忘记在脑海中给变更的任务内容做预演,也没有安排相应的应对预案。也就是说,现在发生的情况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这怪不得李彼得,但希娅也没有错。人类同盟军打的基本都是阵地战,防守战,而且是大兵团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进行的防守战,很少出现小队作战的情况,或在简陋工事下与尸群战斗的情况。

这就使得希娅严重缺乏小部队作战,以及在简陋工事下与尸群作战的经验,出现这样的失误也是难免的事。

其实不光是希娅,艾蜜、爱丽莎和亚瑟也是如此。人类同盟军制定的大战略就是大兵团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将丧尸阻挡在生存区之外,几乎没人考虑过反攻的事。因此人类同盟军的军官和士兵只擅长依托防御工事打防守战,其他方面则是完全不行。

一旦防线被突破,人类同盟军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在防线被突破的最初阶段,士兵们还会在军官的率领下拼死作战,但他们勇气是有限的,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失去战斗意志,全线崩溃,四散而逃——艾蜜在人类同盟军打的最后一仗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也就是说,606特别小队中的每个人都缺乏小队作战的经验。这支刚刚组建起来的小队仍然处于磨合期和摸索期,很多方面都不成熟,根本算不上精锐部队。

最后一只破坏者的位置是最靠后的,它附近的掠食者也是最多的。在它发出战吼之后,从尸群中窜出来的掠食者足有十八只,是第一波的三倍之多。

李彼得不知道第三波掠食者的数量,但他知道,只要第三波掠食者的数量超过四只,他和爱丽莎就应付不过来了。

“撤撤撤撤!我来断后!所有人上车顶!所有人上车顶!!快!!!”

在换好弹匣后,李彼得当机立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艾蜜和菲尔还没有向他报告,这说明第三只破坏者还没有死。不过在李彼得喊话的时候,希娅已经打出了第二枪,照这个节奏下去,最多再过十秒,第三只破坏者也会被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