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恕微臣愚钝,不知此话何解?”对于姬正为何要将自己从河西调回来,龙贾很是不解。

“魏国境内现如今乱成一片,并且军中诸多将领丧命于逢泽天灾之中,如此情况,寡人不召你回来稳定局势,召谁回来?”姬正反问了一句。

“话虽如此,可秦国若是真有心趁机来犯,西河郡守军的力量恐有不足,而微臣又在这个时候不在河西,更是添加了不少变数,所以微臣斗胆,恳请参加完君上大婚之后,即刻返回河西郡,严加督促防卫秦国之事,以免让秦人寻到什么可趁之机!”即便有公孙衍暂全权统领西河郡兵马,并且龙贾对于公孙衍的才能也非常认可,但是他对西河郡的局势依旧是很不放心。

“既然如此,爱卿就更不能这么快返回西河郡了!此番召你回来,就是为了稳定军心,之前已经说过,由于军中诸多将领丧命于逢泽天灾之中,现如今的魏国颇有些无将可用,爱卿当在最短的时间内整顿好兵马,倘若河西真的有变,才能第一时间率军支援!”姬正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魏秦之间的河西之战,前几次可以说都以魏国的胜利而告终,

尤其是吴起率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国五十万大军,更是打得秦国不知多少年没有声音。

所以,魏国传至原来的魏惠候这一代,已经渐渐将视角,将发展中心落在了中原之地。

据照后世史家记载,

公元前353年,魏军主将庞涓率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

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齐军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齐威王打算让孙膑担任主将,但孙膑以遭受过酷刑、身体有残疾为由拒绝,于是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让坐在带着蓬帐的车子中出谋划策。

如此,齐军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扬言要突袭魏都,诱使魏军回救,然后在桂陵设下埋伏,迎击魏军回兵,魏军大败,这便是著名的围魏救赵,也被称为齐魏桂陵之战。

之后的历史进程,魏国可以说四处大战,打齐国,打韩国,打赵国,打了这个打那个,硬生生将自己先给打废了。

由此,原本顶在抗秦第一线,几乎将韩国整个人包裹在自身领土内的魏国,最后被秦国攻夺了河西之地。

并且,此后魏国失地那是越丢越多,最后更是丢了大半领土,也就说与秦接壤的领土几乎都丢了,光荣退居二线,由此再也没有在战国后期发出什么太响亮的声音。

当然,这只是原本后世历史的记载,现如今姬正所在的魏国,情况至少要好上很多,至少大片领土依旧在,国力也算强盛,甚至魏与齐、韩、赵等国之间虽然摩擦不断,但终究还没有大规模战事。